阿富汗共和國,簡稱阿富汗,位于亞洲中西部,是一個內(nèi)陸國家。面積64.7萬平方公里。人口1980萬,阿富汗人(又稱普什圖族)占50%多,塔吉克族人占:3o%。是個伊斯蘭教國家,全國98%的人信奉伊斯蘭教。普什圖語和達里語(波斯方言)為官方語言。
阿富汗一詞在古波斯語中是“山上人”的意思。1919年8月19日宣告獨立。1978年4月,改國名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。1955年1月20日與我國建交。首都喀布爾(KABUL),是一個四面環(huán)山,海拔1950米的高原城市。喀布爾市人口約87萬多人,貨幣為阿富汗尼AfGhani(AF)。
阿富汗是個農(nóng)牧業(yè)為主的國家,農(nóng)牧民占全國人口90%以上,人均收入不及150美元。雪是阿富汗人用水的主要來源,農(nóng)田豐收全靠冬天下雪,正如有句阿富汗諺語所說的:“不怕沒黃金,就怕沒白雪”。
阿塞汗人在生活風俗和飲食習慣等方面,受伊斯蘭教的影響很大。他們對伊斯蘭教十分虔誠,嚴格遵守5條教規(guī)(又稱作“五功”)。在一切隆重的場合都要表的信仰,信誦清真言:“除安拉外,另無神祗,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”。每天要在晨、晌、脯、昏、宵五個時辰面向麥加方位使禮拜,即使是正在值勤的警察,和正在玩耍的小孩也要屈膝脆地,念經(jīng)磕頭。每周的星期五,他們通常還要舉行一次主麻拜。“主麻”在阿拉伯語中意為“聚會”,因此,星期五又稱為聚禮日。
開齋節(jié)和古爾邦節(jié)是阿富汗人一年中兩個重要的宗教節(jié)日。尤其是古爾邦節(jié)更是十分隆重,類似我國漢族的春節(jié)。“古爾邦”即“獻牲”之意,因而古爾邦節(jié)又稱“宰牲節(jié)”。每逢此節(jié)日,穆斯林就要沐浴禮拜,并宰羊或駱駝、牛來待客或作為饋贈品,以示紀念。在齋月里,各地城鄉(xiāng)的飯館、茶樓、商店都要停業(yè),白天,人們虔心誠意地不進食,夜間,大家明燈高懸地來歡慶。
阿富汗人常以各種裝束來標明各自身份。鄉(xiāng)間婦女外出時,往往戴著面紗。城市的上層婦女,戴面紗者已越來越少了。從事普通工作的一般男人,往往是頭纏粗布的大頭巾、臉留濃重的大胡子,身著豎條花紋的大褲,腳穿厚牛皮的大鞋。而知識分子,官員紳士或富商巨賈的裝束打扮,則常常是戴著羊羔皮的船型帽,留著小胡須,穿著輕皮鞋,經(jīng)常穿著西裝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不同等級身份的人的裝束區(qū)別,將日趨消失。阿富汗這個穆斯林國家,按風俗婦女須終生戴面紗。且這種面紗極長,從頭一直拖到腳跟,將整個身子裹得嚴嚴實實。面紗的頭部正面開兩個小洞,以窺外界。但農(nóng)村婦女在從事家務或野外勞動時,也有不戴面紗的。
阿富汗人很喜愛喝茶,日常生活中,尤其是在炎夏,幾乎天天離不開茶。即使是貧困的人,每日也不能不喝茶。茶館里經(jīng)常坐無虛席。人們認為最好的茶為“無籽葡萄茶”。阿富汗人很好客,他們對待來訪的客人誠懇、熱情,不管客人是否為伊斯蘭教徒,都一視同仁。他們通常用羊肉款待客人,有的甚至還用全羊來款待貴賓,以表示對來賓的格外尊敬。他們也十分注重禮節(jié)和禮貌,在路上遇見親友或者與來訪的客人見面時,都要用右手按住胸口,頻頻點頭,并說:“安技嘎利貢”(意為“愿真主保佑您”),以示尊敬對方。他們一般不施握手禮。另外,阿富汗人有個較為特殊之處,就是從穿著打扮上,往往可以看出他們的身份和社會地位。
在日常食物中,普通的阿富汗人以烤餅和一般蔬菜為主,而上等人則以大米和牛羊肉為主。阿富汗人主食多以面食玉米面餅為主,中西餐都吃。他們的口味一般比較重,不怕油膩,而且含量也比較大。他們大都比較喜愛吃以燜、煮、烤、炸烹制的菜肴,肉食品以牛、羊肉為主,忌食豬肉,也不愛吃海味和魚蝦之類。進餐時,人們用右手抓飯而不用碗筷,只有吃西餐時,人們才用西洋餐具。用果汁制成的“雪耳碧”彼視為最上等的飲料。
阿富汗人特別喜愛吃水果,喝綠茶。水果和茶是他們每餐所不能缺少的。他們通常每天總要喝上幾壺茶,而且還特別愛喝中國的香片茶。按照《古蘭經(jīng)》的訓戒,他們平時都不喝酒?墒,外國人可以在飯店或餐廳喝酒。阿富好人招待客人至為誠懇,如果你吃得差不多時就說:“夠了,我再也吃不下去了”。他們不會理你,你必須盡量吃下去,以“大吃特吃”來表示你的謝意,那才是禮貌。在阿富汗,向當?shù)厝吮硎灸阒x意的最好辦法是;一直吃下去,吃得越多,對方就越高興。隨便沾兒口就不吃,在阿富汗是行不通的。
阿富汗人喜歡紅、綠色,但忌諱豬、狗圖案。在阿富汗,消極的數(shù)字是13和39。
按規(guī)定,阿富汗禁止郵寄煙灰缸和通心粉.
|